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电影《阿凡达》中,下身瘫痪的前海军战士杰克·萨利头戴复杂的设备,躺在密封舱中,用意念控制阿凡达的运动的桥段曾令人震撼不已。
现实中,意念操控的黑科技也许不再是梦想,“类脑智能”正成为当前人工智能领域最新的热点方向。
类脑智能下一步究竟如何发展?6月22日,第二届中国(合肥)类脑智能高峰论坛在合肥召开,国内百余位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业界精英聚集于此,发布我国类脑智能技术最新研究进展和部分成果,共商人工智能尤其是类脑智能技术应用落地趋势。
“平台”+“社区”,推动安徽人工智能“加速跑”
活动现场,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类脑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微软亚洲研究院、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国声谷和中科类脑智能技术有限公司七家单位正式联合发布“类脑智能开放平台”。
“人工智能的硬件资源很贵,无论是科研还有产业,都需要一个很强大的平台去支撑。”中科类脑智能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海峰表示,没有平台就没有数据,没有数据就带动不了科研发展。
目前,平台围绕3000块GPU卡、20PB数据存储及处理能力的建设目标,以超大型计算集群为基底,以海量标注数据为强支撑,以前沿类脑技术研发、高效智能计算系统、先进人工智能算法为养分,广泛支持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各种机器学习算法的调试、训练与业务支撑。
“我们在这个平台里做一些迭代,做一些加速,做一些融合,实现人工智能的转型升级。”刘海峰说,平台将助力类脑智能技术前沿性研究,助力脑计划等国家人工智能重大战略项目的高效实施,助力中国声谷及合肥高新区打造全球AI产业高地,助力安徽省人工智能科研创新的产业落地。
与“平台”同时发布的还有“人工智能开放社区”。该社区致力于构建专业的人工智能相关技术讨论、产业落地方案和企业需求对接平台,打造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与产业智能技术需求之间的桥梁,提供前沿性、创新型的算法发布、算法评测及数据发布、数据共享机制,降低企业获取智能技术的门槛。
“通过社区,能够实现计算资源和数据的互联互通,实现技术的讨论、研发、迭代、发布和评测。”刘海峰表示平台和社区的紧密相连能够真正快速的推动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相融合。
“中心”+“联盟”,助力人工智能人才培养
会上,“合肥类脑智能创新中心”在现场正式揭牌。中心将构建全球人工智能人才智库,汇集海内外资源,融合专家智慧,以前沿技术、硬件算力、海量数据为核心,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规律、行业实践、政策法规等重大问题方面积极协助政府做好下一代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评估与项目咨询等服务,并为相关领域创新项目积极打造落地土壤,聚焦需求、精准赋能、对接真实产业环境,承接创新项目落地、试点及推广工作。
在人工智能领域顶尖人才稀缺的大背景下,专业建设成为产业发展的大前提。2017年11月,“信息技术新工科产学研联盟”成立。同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百度共同发起“‘信息技术新工科产学研联盟’人工智能协同育人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工委会”),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单位携手筹建。本次大会现场向“工委会”成员单位集中授牌,“工委会”将以AI技术为核心,面向高校学生建设人工智能创新人才培养生态、建设以产学研合作为特征的AI课程体系、推动新工科专业建设。
类脑工程实验室,全面赋能人工智能产业
“未来,类脑智能科学这一块的研究还是围绕着脑成像与分析、类脑智能技术和类脑芯片。下一年我们要做300只小鼠全脑处理。”
会上,类脑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执行院长吴枫还向与会人员做类脑智能主题报告,详细解说类脑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成立一年的主要工作和部分成果,并发布实验室的未来发展方向。
在吴枫主任看来,类脑智能之所以难主要面临三个挑战:一是对千亿级的神经元组成观测不清楚,二是神经元网络研究与人脑的连接是非常复杂,三是目前计算架构对人工智能发展也是一个制约。
“脑认知与神经计算、模型和算法、信息的技术是我们遇到的三大瓶颈。而发展人工智能的平台,支持产业发展,则是类脑工程实验室的主要建设内容。”随后,吴枫主任介绍了类脑工程实验室过去一年来建设的进展情况。
“在科研创新这一块,主要分脑成像分析、类脑信息处理和类脑芯片。”通过屏幕,吴枫主任向大家展示了小鼠的脑全部成像视频。人脑是一个千亿级的神经元,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脑整个的全连接图,所以全脑的项目是实验室未来研究的课题。
对于类脑智能与信息处理,实验室已开展了多模态的信息感知、语义理解、控制与决策等研究。而类脑芯片这部分,科研团队通过设计一个神经元运算的电路,完成类脑神经的计算和连接。
面向智能产业,实验室将联手中科类脑公司,建立智能技术和智能产业的创新环境平台。通过业务模式创新,实现智能技术的迭代式快速发展,实现智能技术与产业的紧密衔接,形成科学研究、创新创业、产业升级的良性循环。
值得一提的是,类脑工程实验室下一年要做300只小鼠全脑处理,并且做完处理之后,将共享给大家进行研究。在芯片这一块,实验室将进一步做更大规模的类脑神经网络或者芯片,目标在1-2年内达到兆级的神经网络。此外,类脑智能计算技术方面未来也会更多的模型。
下一步,实验室将作为重要支点,助推合肥高新区打造全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先行区和智慧产业新高地,助推产学研协同创新,助推合肥市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助推安徽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保持国际赛道领跑优势,加速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融合。
本次论坛围绕“类脑智能驾驭未来”的主题,同步设置了互动展示区,汇聚了埃夫特机器人、亮亮智能、科大国创、中国声谷、中科类脑及类脑实验室等20余家参展单位参与,带你近距离接触人工智能,从视觉、听觉、触觉多方位感受和触摸类脑智能。(记者 徐慧媛 王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