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实现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是党中央赋予长三角地区的重大使命。
站在新时代新起点,安徽提出,当好长三角科技创新策源地,生态绿色后花园,产业发展生力军,“一带一路”西大门,长三角能源供给大通道,为长三角地区实现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作出安徽贡献。长三角一体化,媒体先行。7月2日至6日,“奋斗新时代——长三角改革开放再出发”长三角新媒体联合采访活动在江淮大地上展开,多媒体全景展现安徽长三角一体化进程。
科技创新策源地
去俄罗斯看世界杯不懂俄语怎么办?来自合肥的创新产品讯飞翻译机可以帮到你,翻译机的多语种离线翻译功能,让不会外语的人,也能走遍世界各地。
7月7日上午,李克强总理出席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合作成果展,向中东欧16国领导人介绍中国企业的创新产品,其中当场购买并送给保加利亚总理的就是这款翻译机。
以为安徽只有农产品,那你就out了!适应速度控制的轻运动走步机、智能纠错评分的克洛斯威钢琴、能听话会打字的智能语音鼠标、双语字幕记录会议的智能会议速记机、互动交流的AI陪护机器人……在位于合肥的中国声谷展示厅,一项项安徽“黑科技”让记者目不暇接。
“作为国家级人工智能产业基地,中国声谷集聚了众多人工智能细分领域核心企业。”安徽省信息产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总裁助理毛媛媛表示,依托中科大、中科院以及类脑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中国声谷已经形成人工智能完整产业链。
在芜湖机器人产业基地,一台无人驾驶清扫车吸引了采访团的眼球。这台清扫车在规划好路线后,可以自己上路清扫路面,还能自动避开障碍物和行人。抖音“网红”自动跟随行李箱也出自这里,只要和主人配对,行李箱就会自动跟随,不用负重,也能优雅出行。
这两项产品都由来自上海的创业团队——酷哇机器人有限公司研发,现在团队已经把总部和生产基地搬到芜湖。酷哇机器人副总经理徐超说,之所以选在芜湖,是因为这里有雄厚的机器人产业基础和鼓励创新的开放环境,“芜湖对创新企业、创新人才有很多激励政策,同时,这里离上海非常近,区位优势明显,非常适合创业团队。”
去年年初,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获批,标志着安徽在全国创新大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安徽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邓向阳在接受“奋斗新时代—长三角改革开放再出发”沪苏浙皖新媒体采访团专访时表示,安徽将依托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以创建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为基石,以现有的大科学装置为依托,以省实验室、省技术中心为先锋,融入G60创新走廊,协同打造沪宁杭合科技创新圈,集中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生态绿色后花园
“一路走来,随处可见的都是绿水青山。”采访团中,来自浙江在线的记者石潇俊对安徽的生态环境赞不绝口,“长三角地区在水、大气等环境方面相互影响,安徽环境好,浙江也受益。”作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生态屏障,安徽提出,当好长三角生态绿色后花园,打造蓝天白云、繁星闪烁、鱼翔浅底、鸟语花香的长三角“养人”福地。今年,安徽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在沿江城市开展环境问题全面排查整治。
在池州,清溪河与秋浦河交汇处的507码头一带,曾是一个让池州市民说起来就头疼的地方,垃圾乱堆放、扬尘满天飞,周围居民天天窗户紧闭。但当7月4日下午,记者来到507码头时,传说中的景象并没有出现,取而代之的是遍地盛开的夏花。远远望去,河道边被各种绿植覆盖,一片滨河景观带的模样。通过城市小河道治理,池州实现了“条条清水入大江”,有力保障了“一江清水向东流”。
良好的生态优势,成为安徽独特的发展优势。在宣城,一片竹林的掩映里,有一个叫作宣城智谷产业园的软件园区,目前这里已建成全国最大的航空遥感中心、无人机飞行器遥感中心,汇聚了百度地图、腾讯地图、人保农险、滴滴地理信息处理等一批业务。很难想象,2016年6月之前,宣城的软件产业还几乎为“零”。
谈及为什么选择宣城,智谷软件产业园执行董事俞佺说,第一眼看到这个园区的时候,就被大片的竹林所吸引,“这里的含氧量比其他地方高很多,香樟花香伴随着清风迎面扑来,沁人心脾。”
“之前我们也实地考察了浙江、江苏等地,但研发团队带头人更偏好宣城市园林式的自然环境。”来自浙江的数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同样是被宣城的自然环境所吸引。
“从长三角区域结构上看,安徽位于新安江等流域上游,我们守土尽责,把生态环境治理好、保护好,就能有效减轻长三角兄弟省市的环保压力。”邓向阳表示,安徽将守护好长三角生态“绿肺”,按照总书记“把好山好水保护好”的指示,加强生态环境联防联控,保护好“大氧吧”“大水缸”,共同构建长三角地区生态安全屏障。
产业发展生力军
产业分工与合作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根本动力。近年来,安徽培育了一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产业和行业领军企业,这为进一步加强与沪苏浙优势产业一体布局,共建世界级产业集群奠定了基础。
在铜陵经开区有这么一家公司,2017年以来,已连续拿下宝马、奔驰、奥迪等知名汽车厂家订单,扭转了新能源汽车高端绞合导线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这就是铜陵精达特种电磁线股份有限公司。依靠技术创新,精达公司已牢牢占据了新能源汽车用特种导线市场的第一阵营,成为铜陵制造走出家门、争胜高端市场的“单打冠军”企业。
通过全面加强与沪苏浙产业合作,铜陵正加快铜基新材料产业规模化、高端化、国际化发展,探索利用铜基新材料延伸发展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精细化工等先进制造业,推动产业二次转型。
说到长三角的分工与协作,不得不提的就是苏滁现代产业园。作为2011年长三角区域合作峰会重要成果,苏滁现代产业园是长三角区域合作的标杆。目前,该园已经形成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汽车及装备制造、营养健康四大主导产业,累计签约引进工业项目131个,协议引进资金超350亿元,注册企业(含三产服务业)200余家。
承接不是“捡到篮子都是菜”,聚焦智能语音、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智能家电、平板显示、新型建材等优势领域,承接沪苏浙高端制造环节,安徽正全面提升产业分工协作含金量和附加值。
位于安庆大观经济开发区的飞凯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由上海飞凯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全额投资兴建,是一家为高科技制造提供配套材料及特种化学品的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国内80%以上的光纤、光缆内外涂料,用的都是该公司的产品。
“公司60%以上的产品都是由安庆分公司生产,接来下公司还将收购南京的一家彩色液晶企业,并将其转移到安庆,进一步扩大公司的经营范围。”公司副总经理裴春玲告诉记者,当初选择落户安庆,正是看中安庆极为便利的交通条件,“安庆的高铁可以通达长三角的所有重要城市。”
行程中,每到一处,记者们都会遇到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工作日在安徽上班,周末回到位于江浙沪的家,长三角“周通勤”群体,是沪苏浙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产业分工与协作的生动体现。
公共服务获得感
群众获得感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成果的最好检验。公共服务一体化的扎实推进,让长三角居民实实在在地尝到“一体化”的甜头。
在滁州市政务服务中心大厅,不少老年人正在公交柜台前办老人卡。今年4月1日起,滁州、南京65周岁以上老年人持“敬老卡”,可免费乘坐滁州市区内所有公交车,不仅如此,滁州公交还实现与南京公交的“无缝对接”,市民持滁州公交卡,在公交换乘中心转乘一趟,就可以直接到南京,一张公交卡通乘滁宁两地。
除了交通领域,滁州还在社保、养老、公积金、医疗等方面实现两地对接,当前滁州已经实现与沪苏浙社保关系无障碍转移接续、养老金协助认证、异地就医定点范围扩大、工伤保险异地协查,大大方便了群众办事就医。在滁州政务服务中心办事的鲁先生告诉记者,以前滁州没有儿童医院,孩子生病都要往南京跑,也不能用医保,“现在南京儿童医院在滁州建了分院,南京不少医院都纳入滁州医保定点范围,我们滁州人也可以享受南京优质医疗资源。”
随着宁安高铁的开通,南京和马鞍山的时空距离也更加缩短。工作创业在南京、居家生活在马鞍山,不是同城胜似同城,已经成为时下宁马两地居民生活新常态。除了高铁一体化快速推进,宁马两市在教育、卫生、文化、旅游等领域合作交往频繁。去年正式发放的马鞍山市民卡,支持公交刷卡、公共自行车租赁、医疗就诊、文化馆参观四大功能,实现了与南京公交、地铁的互联互通,两市在多个民生领域实现“无缝对接”。
2008年安徽加入长三角“大家庭”,到今年正好十年。从单向承接到双向融入,从被动接受辐射到主动参与分工合作,安徽拥抱长三角、实现大发展,由“后来者”变为“主人翁”,成为长三角版图上不可或缺的发展生力军。
奋斗新时代,改革再出发。安徽与沪苏浙担当使命、携手同行,必将助力长三角高质量发展释放出更加磅礴的动力。(记者 彭旖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