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全面参与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

   2018-09-18 中安在线—合肥晚报
44
核心提示:红专并进,理实交融是中国科大的校训。从中国科大诞生之日起,家国情怀和科学精神,就成为科大精神的两大支

“红专并进,理实交融”是中国科大的校训。从中国科大诞生之日起,“家国情怀”和“科学精神”,就成为科大精神的两大支柱。

建校六十年来,从为“两弹一星”培养尖端人才,到“墨子号”“悟空号”等科研成果的产出,不论是人才培养,还是科技创新,中国科大始终勇于创新、敢于超越、力争一流,为科技强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科研体系

拥有11个国家级科研机构

2017年1月10日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方案,该中心成为我省的“科技航母”。

中国科大作为主要建设单位之一,全面参与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一是依托中科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谋划建设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二是建设世界一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中国科大承担合肥先进光源预研、未来网络试验设施(合肥中心)、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合肥一级核心站)等建设任务。三是建设世界一流的交叉创新研究平台,提升现有公共技术研发平台的创新能力,中国科大主要承担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类脑智能技术与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中国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等建设任务。

除此之外,近年来,学校还新增“大尺度火灾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热安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类脑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等国家级平台,新增“中国科学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极地环境与全球变化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大数据分析与应用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省先进功能高分子薄膜工程实验室”、“安徽省废水资源化利用工程实验室”等院、省、部级科研平台。

目前,学校共有11个国家级科研机构、18个中科院重点科研机构、31个其他省部级科研平台和22个所系联合实验室,主持或参与4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科研组织体系建设已初见成效,在学校主要学科领域均有省部级及以上重点科研机构支撑。

科研项目

牵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4项

“红专并进 科教报国”,从中国科大诞生之日起,学校就肩负着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的重任,积极组织实施国家重大科研任务。

由中国科大牵头组织编制“科技创新2030”重大科技项目——“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机”实施方案;负责“深空探测及空间飞行器在轨服务与维护系统”实施方案中基础技术科学组科学实验系统部分的组织编制;积极组织研究力量参与“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人工智能2.0”等实施方案的编制。

当前,学校在量子科学技术前沿与交叉、能量转换先进材料、物质与生命科学交叉、基础理论与交叉应用等方向启动部署一批重要方向培育项目,着力推动学科交叉,培育新兴科研方向。

2016年首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启动以来,学校积极组织各类研讨会和预答辩,有力保证了项目的申报质量。在“量子调控与量子信息”、“大科学装置前沿”、“蛋白质机器与生命过程调控”、“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纳米科技”、“公共安全”、“云计算和大数据”以及“磁约束核聚变能发展研究”等重点领域牵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4项,获批经费9.81亿元,2016年和2017年分别位居全国高校第四和第二,特别是在“量子调控与量子信息”、“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以及“磁约束核聚变能发展研究”专项中,学校牵头承担的项目数量和经费均位居全国高校首位。

科技成果

“墨子号”、“悟空号”等一批原创重大科技成果产出

由中国科大主导研制的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成功发射、研制出将二氧化碳高效清洁转化为液体燃料的新型钴基电催化剂、主导完成的“世界首台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光量子计算机诞生”……由学校参加的天宫二号实验室、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等重大任务入选习近平总书记新年贺词等。

近年来,中国科大全面贯彻国家深化科技创新体系改革精神,聚焦国家战略目标,深化科研组织模式改革,不断优化科研平台布局,有效集成创新资源和创新要素,依托重点科研机构加强以国家需求为导向的创新团队建设,推动以重大产出为导向的跨学科协同创新。

成果转化

搭建应用平台 不让科研成果“雪藏”

中国科大拥有众多的科研“大牛”,为了不让科研成果“藏身”实验室,学校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抓住国家科技成果“三权改革”首批试点工作机遇,创新体制机制,完善学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制度建设,加速科研成果转移转化。学校积极谋划与探索新形势下的校地合作,推动与国家和区域创新单元的联合合作,通过产学研合作逐步搭建一批科技应用平台,推动应用技术创新。

面向不同区域的发展优势,设立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技术转移甘肃中心、金华中心、常州中心等,推动学校科研能力服务于国民经济主战场。

中国科大强调“顶天立地”,依托校内重点科研机构,面向战略新兴产业方向,组织多学科交叉,强调与行业龙头企业协同创新,建立相关联合科研平台。与阿里巴巴联合成立了中国科学院—阿里巴巴量子计算实验室、与中航工业联合成立了中国科大-中航工业量子技术联合研发中心、与国购集团成立了中国科大-国购机器人联合研究中心、与安徽瑞达联合成立了中国科大-瑞达生命科技联合研究中心、与江淮汽车签订了框架协议,共同推进新能源电池动力系统、燃料电池及系统、新材料应用、智能技术、大数据科学等领域的科技创新合作,与陕西延长石油(集团)签订共建能源化工联合实验室、与安徽瑞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签约共建生命科技联合研究中心、与光载无限(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签约共建未来网络联合实验室。(记者:蒋瑜香)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