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特别报道潮涌江淮

   2018-10-04 安徽日报4版
35
核心提示:创新路创新决胜未来创新是第一动力。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

创新路

创新决胜未来

创新是第一动力。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决胜未来,唯在创新。

创新要走前人没走过的路。蒸汽机、发电机、计算机……在创新领域,原创性越强的东西,最后变成产业化技术的时候,它的推动力就越大。实践无数次证明,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必须靠自主创新。要瞄准世界前沿,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把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握在自己手中,才能掌控发展主动权,强力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创新坚决不能关起门来搞。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世界各国生活在一个“地球村”。科学技术是世界性的、时代性的,没有国界之分,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具有全球视野,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在开放的环境下进行。正如牛顿所说:“如果说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创新要高人一手,必须深化合作,在更高起点上推进自主创新。

创新归根到底靠人才实力。创新之道唯在得人,无论是硬实力还是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谁拥有了一流创新人才、拥有了一流科学家,谁就能在科技创新中占据优势。创新发展要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培植好人才成长沃土,正视人才价值,并为人才提供更多机会和更大舞台。(记者:桂运安)

 

追梦聚变四十年

国庆前夕,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所传来喜讯,该所负责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校正场线圈采购包中首个1∶1全尺寸底部模型线圈,顺利完成整体装配中最重要的一步——激光封焊,在国际上首次将长达30米的焊缝一次高精度焊接成功。该项技术的突破是当前国内万瓦级激光焊接技术从实验室走向重大国际工程应用的重要里程碑。

将长达30米的焊缝一次高精度焊接成功,只是等离子体所创造的众多世界纪录中的一个。今年9月20日,等离子体所成立40周年,追梦聚变40年,该所依托自主研制的世界上第一个全超导托卡马克EAST(东方超环)核聚变实验装置,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世界纪录,让科学岛跻身国际一流磁约束核聚变研究中心。

等离子体所托卡马克研究室主任徐国盛告诉记者,近年来,EAST物理实验与工程建设稳步推进,进展喜人。 2012年,EAST获得超过400秒的2000万度高参数偏滤器等离子体和稳定重复超过30秒的高约束等离子体放电,创造了当时两项托卡马克运行的世界纪录。 2014年,EAST辅助加热系统功率从10兆伏提升到26兆伏,发展了全方位的等离子体诊断系统,多项设计是国内乃至世界范围内的首创。2015年2月,国家大科学工程EAST辅助加热系统项目通过国家验收。 2016年1月,EAST物理实验实现了电子温度超过5000万度、持续时间达102秒的超高温长脉冲等离子体放电。

2017年7月,EAST在物理实验中又实现了稳定的101.2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等离子体运行,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 “这项世界纪录的诞生,标志着中国在受控热核聚变研究领域走在世界前列,对ITER和未来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建设和运行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 ”徐国盛说。(记者:汪永安)

 

培育水稻新品种

9月21日,记者在桐城市范岗镇春梅家庭农场百亩示范田看到,这里水稻新品种徽两优348长势喜人,丰收在望。省市农业专家现场测产:亩产737.2公斤,较上年增产超过10%。

“徽两优348是省农科院水稻所选育的新品种,抗逆性好、产量高、米质优,尤其是抗倒伏能力强。 ”家庭农场负责人汪杰告诉记者,“20多天前刮了一场大风,周围一些田块的水稻出现了倒伏现象,我家田里没有一株水稻倒伏。”桐城市种植业管理局推广研究员冯骏指着不远处有倒伏现象的稻田说,如果发生倒伏,一般会减产20%以上,同时还将大大增加机械收割成本。

2003年,我省受到高温热害影响,上千万亩水稻大幅减产,其中300万亩绝收。 2017年和2018年,我省也经历了与2003年类似的高温酷热天气,但对水稻生产的影响十分轻微。 “之所以有这么大变化,是因为我们选育出了一批产量高、稳产性好、抗倒伏、耐热性好、氮肥利用率高、抗病性较强的水稻新品种,并进行了广泛的推广。 ”省农科院水稻所所长罗志祥分析说。

据介绍,省农科院育出的抗倒型骨干不育系1892S,已成为我国当前农业生产上广泛应用的三大主流不育系之一。以1892S为母本,科研人员先后选育出皖稻153、徽两优6号、徽两优996等“徽稻”系列品种31个,其中国审品种12个,超级稻品种3个。近年来,省农科院水稻所围绕水稻丰产高效、抗逆减灾、节本增效等开展技术攻关,育成一系列性状优异的水稻新品种,累计推广应用1.2亿亩,增加经济社会效益61亿元。这些新品种不光抗倒伏、耐热性好、氮肥利用率高,而且在抗稻瘟病、白叶枯病、稻曲病方面具有优势。

“现在,稻瘟病大面积暴发比以前少多了,农药使用量也有了明显减少。”罗志祥说。(记者:汪永安)

 

攻关容器轻量化

“如何让石化、天然气、电力工业中重达千吨的大型压力容器变得更轻更安全? ”国庆前夕,中国工程院院士、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院长陈学东告诉记者,他和研究团队连续多年攻关,终于完成了“重型压力容器轻量化设计制造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这一重大成果。今年初,该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成果可使我国每年大量新增的千吨级重型压力容器平均“瘦身”10%,仅此一项可为企业节省开支数百亿元。

近年来,我国能源工业压力容器不断向重型化方向发展,最大壁厚达数百毫米、单台重量超千吨。压力容器重型化不仅导致材料消耗巨大、加工制造困难,而且可能产生新的失效模式和机理,存在重大安全事故隐患。从2010年开始,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联合行业科研机构围绕重型压力容器轻量化设计制造技术,开展协同攻关,开发了高温、高压、临氢、深冷等苛刻环境压力容器性能测试装置,通过大量试验和工业验证,研究极端条件下材料适应性,建立损伤评价技术方法,提出材料纯净度、均匀性等指标控制要求,减小材料性能的不确定性;系统研究了38种典型材料与83种损伤机理之间的关联规律,建立了基于全寿命周期风险控制的设计制造与维护方法;在此基础上,科学调整了压力容器许用强度系数,被国家安全技术规范和基础性国家标准采纳。

针对石油化工、煤化工装置大型加氢反应器,解决400毫米厚压力容器冷热裂纹控制等技术难题,研制出国产首台轻量化大型加钒钢制加氢反应器,应用于中石油广西石化400万吨渣油加氢装置,使其10台核心设备节材约1000吨,节省投资约1亿元。之后,他们又研制出国际首台轻量化超大型丁辛醇换热器,创造性地将管板厚度由260毫米减薄至40毫米,节材20%以上,产品应用于山东兖州煤矿、天津渤海化工等多家企业。首创基于材料低温性能的结构强度设计方法,研制出国际首台550立方米、-196℃轻量化深冷储运容器,节材25%至45%。

“同发达国家相比,现在我国重型压力容器轻量化设计制造技术,已实现从跟跑到整体并跑、局部领跑的跨越。 ”陈学东自豪地说。(记者:汪永安)

 

揭秘茶树基因组

国庆黄金周,安徽农业大学茶树生物学研究团队的师生们没有歇息,他们在为研究成果能否组装到更加精确的版本进行冲刺。

今年4月,安徽农业大学发布了中国种茶树全基因组信息,轰动了整个茶叶界。这一成果由该校茶树基因组研究团队历经10年探索而出。作为该项目研究的具体组织和实施者,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韦朝领感慨万千:“科技创新从来没有平坦大道。 ”

茶起源于我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符号之一。但因为茶树基因组大、杂合度高,获得高质量的参考基因组信息难度极大。当时,因缺少高质量的参考基因组序列,导致茶树基础和应用生物学研究进展缓慢。找到一个合适的测序材料是关键点之一。为了找到杂合度低、基因组小的茶树资源,该团队经过多次失败和反复论证,最终找到了国家级茶树品种舒茶早作为测序品种。

在这之后,面对研讨测序与组装方案、选择测序合作公司、拟解决的关键生物学问题等一系列难题,课题组一个个去攻克。 “一定要组装出业界最高水平,为生物学研究提供高质量可信赖的参考基因组。 ”这是团队的共识,为实现这一目标,团队中很多人都饱尝不眠之夜的滋味。

“科研不是为了名利,而是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做出对学科和产业发展起到引领和支撑作用的科研成果。 ”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宛晓春说。在发布研究成果后,注释出基因组组装的完整性和质量远高于现有同类已测序物种组装水平。业内专家认为,这项研究成果将对茶学的生物学研究、推动茶产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科技创新没有尽头,现在我们愈发认识到,从事科技创新,必须摒弃浮躁名利的心态,不唯论文,不唯影响因子,要聚焦产业的核心瓶颈和关键需求,这才是真正的科研。”韦朝领说,“成果还不完美,还要组装到更加精确的版本,实现成果的最大价值。 ”(记者:陈婉婉)

 

亮剑量子最前沿

9月20日,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建校60周年校庆日。当天凌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中国科大潘建伟院士团队重要成果,他们与合作者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实现器件无关的量子随机数,将会在数值模拟和密码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这是潘建伟院士团队近20年来创造的众多世界纪录中的一个,也是他们送给母校60周年校庆最好的礼物。

随机数有何重要作用?随机数在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中均有着重要的应用:例如,天气预报、新药研发、新材料设计和核武器研制等领域,常常需要通过数值模拟进行计算,而数值模拟的关键就是要有大量随机数的输入;在游戏和人工智能等领域,需要使用随机数来控制系统的演化;在通信安全和现代密码学等领域,则需要第三方完全不知道的随机数作为安全性的基

“我们的实验基于量子纠缠的内禀随机性,成功制造出真正的随机数产生器。更重要的是,我们的随机数产生器是器件无关的,即使采用恶意第三方制造的组件,或者窃听者拥有计算能力最强的量子计算机,也无法预测或获知它所产生的随机数。 ”潘建伟透露,美国在这方面的技术也非常先进,今年早些时候,他们有类似的成果发表,但他们的系统不能抗量子攻击,如果攻击者有量子计算机的话,他们的随机数就会发生泄露。而中国科大团队的系统是抗量子攻击的,即使攻击者拥有最强大的量子计算机,也无法获知随机数。

“你的梦想是什么? ”“我要在中国建一个世界一流的量子物理实验室。 ”1996年,奥地利,时年26岁的潘建伟第一次拜见导师塞林格,就树立了远大的理想。2001年,潘建伟回到中国科大组建了量子物理与量子信息实验室。 20年来,他率领团队发射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建成世界首条千公里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今年,“墨子号”实现洲际量子密钥分发,该团队在世界上首次实现18个量子比特纠缠。中科院院长白春礼表示,“墨子号”系列成果赢得了巨大国际声誉,标志着我国量子通信领域的研究在国际上达到“全面领先”的优势地位。(记者:桂运安)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