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10月22日从中科大获悉,受自然界的多种生物启发,该校研究人员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学者合作,利用飞秒激光在形状记忆聚合物表面制备可重构结构,发现新的“聚合物自生长”效应。最新一期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先进材料》发表了该成果。
自然界很多生物结构,可以对外部激励产生响应。例如,环境干燥时,由于双层鳞片不同膨胀度,松果鳞片会张开释放种子。最近几十年,由于在智能纺织品、软机器人和智能药物输送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基于自然生物体形状变形启发的人工材料,受到了众多科学家的特别青睐和广泛研究。
在一定的光、电、温度条件激励下,智能形状记忆聚合物材料可以靠自身的“记忆”呈现某种形态。中科大张亚超、胡衍雷、吴东和新加坡国立大学仇成伟合作,在预拉伸形状记忆聚合物表面通过飞秒激光扫描,实现微尺度、局部可重构结构的“自生长”。他们发现,通过控制激光局部加热和烧蚀,微结构从表面生长出来,采用非对称激光扫描策略可以进一步调控所得结构。
该项工作还概念性展示了自生长可重构结构在信息加密、解密和微物体捕获、释放上的应用,这种智能表面结构还可应用到防伪、微结构印刷和超灵敏检测等领域。(记者:桂运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