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改革开放永不止步,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努力奋斗,贡献于这个时代,无愧于这个时代。 ”潘建伟说。
12月18日,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100名同志改革先锋称号,并颁授改革先锋奖章,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量子信息研究的创新者潘建伟榜上有名。
“如果说当年杨振宁先生和李政道先生证明,中国人在国外可以做很好的‘科学’,那么我们现在证明了,中国人在国内也可以做很好的‘科学’。 ”潘建伟是一名“70后”科学家,他是改革开放的见证者、亲历者、践行者、受益者。
潘建伟率先突破量子信息处理关键技术,全面解决了量子保密通信在现实条件下的安全性问题,他的系统性创新工作赢得国际学术界高度评价。 “在他的带领下,中国成为远距离量子通信技术的领导者。 ”《自然》杂志在新闻特写《量子之父》中如此评价。
“你的梦想是什么? ”“我要在中国建一个世界一流的量子物理实验室。 ”1996年,奥地利,时年26岁的潘建伟第一次拜见导师塞林格,就树立了远大的理想。 22年来,在国家大力支持下,潘建伟院士和他的团队一直为这个远大的理想而努力,先后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制备5光子、6光子、8光子、10光子量子纠缠态,“多光子纠缠及干涉度量”项目夺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他们的量子通信成果更是多次入选世界年度十大科技亮点、世界年度物理学重大进展、世界年度物理学重大事件等。
今天,浩瀚的宇宙中,“墨子号”依然在展翅翱翔;中国大地上,横穿北京、合肥、南京、上海等地的世界首条量子保密通信 “京沪干线”,传输距离超过2000公里。 “墨子号”牵手“京沪干线”,在全球初步构建起首个星地一体广域量子保密通信网络的雏形。作为伴随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潘建伟记得三个足以影响自己一生的纪念日:1987年9月4日,这是他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报到的日子;2001年3月14日,这是他的量子信息实验室成立的日子;2016年8月16日,这是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成功发射并实现卫星和地面量子通信的日子,而他是“墨子号”卫星项目的首席科学家。
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 “在人生壮年赶上国家的历史性变革,这是自己最大的幸运。 ”潘建伟坦言,十九大报告,吹响了中国重回科技之巅的号角,国家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科研工作也从 “跟跑”“并跑”,到在某些领域开始“领跑”。今后,要实现在量子信息技术领域的全面领先,必须长远规划、协同创新,集中力量干大事。
“科学可以带来心灵的宁静和自由。 ”回首20余年的“量子路”,潘建伟坦言,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说,探索自然界规律、追梦未知是一件最快乐的事。他认为,科学精神最重要的地方,在于出发点是没有功利的;科学探索的本身,在本质上是由好奇心和兴趣驱动的无功利行为。 “我们既要发扬优秀传统文化,也要吸取西方科学理念的精髓,把科技创新推向一个新的层次。 ”(记者:桂运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