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讯“安徽的区域创新能力连续7年位居全国第一方阵,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们不断加强原始创新,有效增加了科技成果的源头供给。”在2月18日召开的全省科技工作会议上,安徽省科技厅厅长宛晓春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近年来,安徽加大基础前沿研究支持力度,加快推进引领性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扎实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举措,有效增加了科技成果的供给。安徽通过启动实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区域创新联合基金,聚焦量子科学、材料科学、脑科学、合成生物学、空间科学等基础前沿领域,支持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 取得一批突破性原创成果。“墨子号”洲际量子密钥分发、首次实现18个量子比特的纠缠、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实现1亿度等离子体运行、世界上首次破解中国种茶树全基因组密码。一批产业创新成果实现突破,“魂芯二号A”信号处理芯片单核性能超过国际同类芯片性能,0.12毫米世界最薄电子触控玻璃成功下线,世界唯一让机器达到真人说话水平的语音合成系统,航空发动机用单晶叶片打破国外垄断。
安徽还通过加快创新平台建设步伐,着力打造科技创新基地“先锋队”。组建高标准、高水平,体现引领性的10个安徽省实验室和10个安徽省技术创新中心,研究制定“一室一中心”运行管理办法,并分别组织编制了建设任务书。截至目前,安徽新批建设19家省重点实验室,认定首批20家省新型研发机构。
加大基础研究支持力度,扎实推进“卡脖子”技术攻关,安徽聚焦信息、能源、健康、环境等重点领域和优势产业,组织遴选实施2018年度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33项,省财政支持经费较上年增长1倍。围绕解决新型显示、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产业关键技术,凝练实施214项省重大科技专项项目和378项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一批重大项目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支持,行业骨干企业和新兴产业企业创新能力显著提升。(记者吴长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