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全国人大代表王诚:瞄准万亿目标,打造新材料之都

   2019-03-06 人民网—安徽频道
69
核心提示:人民网北京3月6日电一直以来,蚌埠都拥有敢为人先的创新基因。走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蚌埠正全力打造创新

人民网北京3月6日电“一直以来,蚌埠都拥有敢为人先的创新基因。走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蚌埠正全力打造‘创新之城 材料之都’。”3月6日,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蚌埠市人民政府市长王诚接受人民网安徽频道记者专访时表示,目前,蚌埠锁定了硅基新材料、生物基新材料两大发展方向,力争在不久的将来,把新材料打造成为万亿产业。

在王诚看来,打造新材料产业是培育蚌埠经济发展新动能、获取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必经路径,“蚌埠发展的硅基、生物新材料具备绿色、环保、低碳等特性,前者被广泛应用于新能源、绿色建筑、国防军工领域,后者则是购物袋、服装、餐具等生活必需品原材料。”

诚然,发展新材料产业,蚌埠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王诚代表接受人民网专访

据了解,蚌埠是国家和安徽重要的生物制造产业集聚区,拥有安徽硅基新材料产业集聚发展蚌埠基地。值得一提的是,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和丰原集团是国内硅基、生物基新材料行业中的领先企业。这些,都是蚌埠打造材料之都的底气和勇气。

记者了解到,“十三五”以来,蚌埠坚定“工业强市”核心战略,坚持硅基、生物基双轮驱动,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

一是尖端产品“精”。据了解,蚌埠市委市政府秉持“原始创新是创新发展基石”理念,大力鼓励企业开展原始创新,研发关键技术。目前,蚌埠制造的0.12毫米超薄玻璃刷新了世界纪录;研制了国内首片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并在去年的安徽省运动会场馆建设中加以使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建成了世界上首条千吨级聚乳酸纤维生产线;高纯氧化锆系列产品占据超过一半的全球市场、维生素系列产品占据1/4全球市场,市场份额均居世界第一。

二是平台载体“厚”。蚌埠拥有浮法玻璃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创新平台9个;拥有硅基新材料安徽省实验室等省级创新平台44个;拥有门类齐全的各类双创孵化平台有50多个,其中国家级5个;目前还在争创生物基省级实验室;第五届中国工业大奖花落蚌埠新材料产业。

三是产业项目“多”。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项目,蚌埠已经拥有高强触摸屏用保护玻璃、300MW柔性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3万吨L乳酸、3000吨聚乳酸纤维等一批新材料产业项目建成投产,硅基、生物基新材料产业年产值实现了千亿,增长幅度20%以上。

谈及蚌埠新材料产业未来的发展,王诚直言,人才、环境、开放三重要素不可或缺。

他认为,人才是产业发展的根本推动力。纵观上海、北京等先进地区,他们的发展都是建立在一张人才网上,“网”越大,对人才的吸引力越大,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力也越大。蚌埠要打造“创新之城 材料之都”,也迫切需要编制一张新材料产业人才网。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未来的某一天,我们居住的楼房上贴着蚌埠生产的太阳能玻璃,使用的购物袋是蚌埠生产的可降解购物袋。你坐在家里,手里拿着用蚌埠生产的玻璃制造的手机,家人孩子使用的是蚌埠生产的聚乳酸无害化餐具和玩具。这将是一个多大的市场。”

王诚说,蚌埠的新材料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将来必定大有可为,“我们有信心,在不远的将来把蚌埠的硅基、生物基新材料产业打造成为万亿产业。”(本网两会报道组)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