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高端化 力促传统产业升级
“围绕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强化工业基础和技术创新能力,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全国政协委员许礼进表示,这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作出的部署,也为当前推进先进制造业发展明确了方向。要坚持把高端化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强化创新引领,推动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力度。要充分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聚焦科技前沿、国家重大需求和市场需要,加大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科技攻关力度,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多下功夫,促进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
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必须依靠技术进步。“制造工艺、技术的改进,不可能完全靠直接拿来。越向高端迈进,就越需要长期积累和大量投入。”全国人大代表杜应流表示,高尖端技术、工艺的研发难度大、周期长,投资风险高、见效慢,没有捷径可走,企业要有足够的远见和定力去投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将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优惠政策扩大至全部制造业领域。这无疑将有力促进传统制造业的技术革新。”杜应流说。
质量是企业生存之本。精益求精、实现“品质革命”,中国制造、中国服务才能赢得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科学精神,坚持高标准高要求,对接国际先进水平,生产出引领市场需求的更高品质产品。”全国人大代表彭寿表示,要让“中国制造”“中国服务”成为品质的代名词,让国内外用户得到更多实惠,提升在全球范围内的信任度美誉度。
抢抓新机遇 促进新兴产业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集群,壮大数字经济。
“随着技术能力不断突破,大量数据资源积累和市场环境日益优化,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全国人大代表刘庆峰认为,随着移动互联网和5G技术蓬勃发展,人工智能将成为未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他建议,由相关部门牵头,加快确立人工智能作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投资方向,推动开放平台、行业大数据中心、典型应用场景深度融合,助推人工智能产业升级。
新能源汽车产业承担着引领制造业转型升级和保护大气环境的双重使命。“氢燃料作为零排放、无污染的新能源,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和新能源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选择。”全国人大代表尹同跃表示,要按照《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的明确要求,加快发展引领产业变革的颠覆性技术,开发氢能、燃料电池等新一代能源技术,助推新能源汽车产业驶入发展快车道。
尹同跃建议,加强统筹规划、做好顶层设计,制定必要的约束杠杆和更加详细的标准及法规,避免出现一哄而上、一哄而散现象,助推氢能产业健康发展。可参照纯电动车推广政策,增加氢能技术研发补贴,尽快落实加氢站等基础设施建设,注重政策驱动、示范应用,推动新旧动能接续转换,走出一条真正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之路。
“环保不是给经济发展踩刹车,而是经济发展升级的重要抓手。”全国政协委员刘屹认为,高质量发展是绿色、循环、低碳的发展,需要环保的保驾护航。经济发展质量越高、越快速、体量越大,环保产业相应会发展得越大。中国的环保产业起步较晚,需要政府引导和扶持,在税收、融资、营商环境等方面出台更多的政策,促进环保产业快速发展。
打造新引擎 提升科技支撑实力
着眼构筑高质量发展“动力源”,全国政协委员匡光力认为,近年来,安徽依托“四个一”创新主平台建设,催生了一大批原创性的科技成果,创新安徽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当前,安徽正处在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要始终把“四个一”创新主平台建设紧抓在手,以高能级的平台引领高水平的创新,以高水平的创新驱动高质量的发展。
科技创新本质上是人的创造性活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充分尊重和信任科研人员,赋予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决策权。“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充分激发人才创新才能。”全国人大代表王容川建议,积极探索新型研发机构运行模式,在相关重点科研院所逐步开展试点推广,强化股权激励,让研究机构拥有科技成果所有权、支配权,鼓励研究机构让科技人员更多地享有技术升值的收益,切实提升一线科研人员获得感、幸福感。
创新是发展的“新引擎”,改革是“点火器”。代表委员们认为,要大力推动科技体制改革,让机构、人才、装置、资金、项目都充分活跃起来,形成推进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要推动科技产业化应用机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要完善金融、税收、价格、财政、知识产权等体系和政策,激励科技创新,增强创新内生动力,努力形成各类英才竞现、创新成果泉涌的生动局面。(记者 聂扬飞 汪国梁 李浩 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