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培育壮大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2019-03-24 安徽日报1版
36
核心提示:创新成就未来。安利股份不会停留在做从1到n的复制,更要做从0到1的创造,重视开发和创新,占据全球行业竞争

“创新成就未来。安利股份不会停留在做从1到n的复制,更要做从0到1的创造,重视开发和创新,占据全球行业竞争的制高点。”安徽安利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姚和平对记者说。不断创新,追求卓越,安利股份目前已成为全球聚氨酯合成革行业的领跑者,是全国同行业拥有专利最多的企业。

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创新当作后发赶超、逐梦未来的驱动力量。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再次吹响改革开放的进军号角,激荡起创新创业创造的春潮。习近平总书记参加福建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向改革开放要动力,最大限度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动能,不断增强我国在世界大变局中的影响力、竞争力。

风云际会,激流勇进。当今世界,谁牵住了创新这个“牛鼻子”,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安徽着力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引领性发展,以产业链引导创新链,以创新链支撑产业链,实现从“跟跑”向“领跑”的新跨越。调查显示,全省55.6%的企业将创新战略目标确定为提升企业竞争力,近20%的企业正在通过创新,努力发展成为国内外的领军企业。

集聚新兴产业,壮大新动能,提升竞争力

“‘全息时代’人机交互在空气中就能实现。我们研发的DCT-Plate实现了真正的全息,可将画面直接呈现在空气中,实现人与画面直接交互,不需要任何介质,且成像为实像。”安徽东超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韩东成在中国科技大学读研究生时,便与同学创业做等效负折射率光学平板的研发,公司成为国内首家完成DCT-Plate技术新材料研发与结构性重组的企业。

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坚持创新引领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

我省近年来持续加强创新驱动,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出台支持数字经济、机器人、集成电路、现代医疗医药等产业发展政策,实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中国声谷”建设、新材料产业发展等规划,产业创新不断,新兴产业风生水起。工业机器人产量突破1万台,CA20型通用飞机样机首飞成功,应流集团研制的航空发动机用单晶叶片打破国外垄断,5G综合测试系统研制取得突破性进展,1500个企业实施“皖企登云”计划,“智慧+”应用试点示范向多领域拓展……去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分别增长13.9%和16.3%,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29.4%。

推动高质量发展,出路在创新,难点也在创新。当前,创新能力不足,企业主体创新意识低,产学研合作不紧密,创新服务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依旧客观存在。

“以提升产业链水平为目标,以规模化发展为导向,打造‘三重一创’升级版,加快构建特色鲜明、链条完整的现代产业体系。扩大智能家电、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等产业优势,提升关键核心技术水平,加强补链型、延链型项目建设,加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省政府工作报告在部署2019年重点任务时提出。

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放大规模集群效应,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是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现实需要。“今年将大力开拓新材料、现代医疗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潜力,加强重点企业培育和重点产品开发,推动上下游企业加速集聚。启动第四批重大新兴产业工程和重大新兴产业专项建设。”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说。

聚焦科技高地,瞄准动力源,打造“策源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驱动、新旧动能转换,是我们是否能过坎的关键。关键技术、核心技术、高新技术,要靠自己,发挥我们的制度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

今年初,由国家知识产权局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共同主办的第二十届中国专利奖颁奖大会在北京举行,我省22项专利获奖,创造了历年来我省获中国专利奖数量新高,显示近年来我省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创新驱动发展,原始创新是源头

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厚植基础研究沃土,安徽强力推进“四个一”创新主平台建设,不断强化“内核”,增强创新策源能力,正在催生更多基础性、原创性科技成果。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全球首次实现电子温度1亿摄氏度等离子体运行,稳态强磁场装置磁场强度达到42.9T,居世界第二位。中国科大全球首次实现18个光量子比特纠缠,合肥同步辐射光源实现恒流运行、性能达到国际三代光源水平。中国电科38所“魂芯二号A”数字信号处理芯片单核性能国际领先。

“近年来,我省科技体制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发展,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突破。同时,也应看到,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还不强,科技创新资源分散、重复、低效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科技成果的系统性转化能力不足,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能力没有充分发挥。”省经济信息中心预测处副处长阮华彪认为。

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聚焦信息、能源、健康、环境等领域,在脑科学与疾病、靶向药物、纳米材料、新能源等方面集中力量开展科技攻关,努力取得一批突破性成果。

“今年我省将强化‘四个一’创新筑平台和‘一室一中心’建设,高标准推进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积极争创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推进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合肥先进光源、大气环境立体探测实验研究设施等装置预研,持续推进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等交叉前沿平台和产业创新平台建设。”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优化政策供给,高擎“点火器”,种好试验田

“科技创新本质上是人的创造性活动。要充分尊重和信任科研人员,赋予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决策权。”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

安徽大学俞本立副校长牵头研发的光电感测科技成果,以5022万元通过作价入股方式成功转化,创下了省属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金额的最高纪录。

欲致其高,必丰其基。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科技创新历史性跨越,离不开体制机制的支撑和保障。高擎改革这个“点火器”,我省坚决扫除阻碍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的体制障碍,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截至目前,安徽“全创改”76项改革任务已完成72项,国务院同意终止实施1项,“事业单位编制周转池”和“知识产权民事、刑事、行政案件‘三合一’审判”等11项改革举措,被国务院列为全国推广的全创改经验。

股权激励、技术入股、事业单位编制周转池、事业单位工资激励机制……我省实施重大关键技术攻关、支持科技人才团队创新创业、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出台“大院大所”引进政策,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等一系列政策举措,点燃了创新发展的强大引擎。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相比资金充裕程度和政策扶持力度,我省在一些领域创新的一大短板,是高端人才稀缺,人才结构不够优化、创新能力不强、顶尖人才缺乏、人才管理体制不顺、人才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仍是影响和制约科技创新的瓶颈,这些问题亟待解决。”省经济研究院副院长胡功杰认为。

省政府工作报告在部署2019年重点工作时提出,实施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人才政策。

“我省将深入实施新时代‘江淮英才计划’,用好首席科学家制度、编制周转池、科研人员股权激励、柔性引进等政策,培养引进一批高端领军人才、高层次专家人才、高素质青年人才、高技能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为创新发展输送源源不断的动力源。”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记者 郑莉)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