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24日至27日,是安徽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时刻。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安徽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加强改革创新,努力闯出新路”一大目标和“五个扎实”的工作任务,为安徽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为安徽量身定制的规划图、任务书,是赋予安徽的一份新时代大考卷。
牢记嘱托,砥砺前行。三年来,全省上下认真学习、坚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以更大力度推动改革创新,以更大气魄努力闯出新路,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建设迈出了铿锵步伐。实践充分证明,只要沿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指引的正确方向前进,在新时代的壮阔征程上奋力奔跑,安徽就一定能够创造更加美好的前景!
一
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
当历史的进程来到紧要处,能否洞察大势、把握机遇、走好关键几步,关乎一个地方的发展前途。
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安徽视察时深刻指出,安徽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安徽推动绿色发展、低碳发展有基础,推动深化改革、内陆开放有闯劲,实施创新驱动、产业升级有优势。
站在战略与全局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对安徽提出“一大目标”和“五个扎实”的工作任务,希望安徽敢于做一些领跑的事情,立足自身优势,加强改革创新,努力闯出新路。
总书记高瞻远瞩、精准把脉、科学定向,为安徽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为我们把握历史机遇、勇做新时代的奋力奔跑者注入了强大动力。
长期以来,安徽更多是以跟跑的姿态、追赶者的角色,参与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宏大史诗。数十年艰苦奋斗、不懈奔跑,安徽铸就了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创新精神,积累了攻坚克难、推动发展的宝贵经验,蓄积了向更高境界跃升的深厚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安徽迎来一个应当大有作为也能够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机遇,与自身条件、需求和方向高度契合的宏观政策机遇,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交汇融合的创新驱动机遇,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新旧动能转换的市场倒逼机遇,深度融入区域乃至全球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体系的开放发展机遇……多重机遇的叠加,令人对安徽发展的前景产生无限遐想。
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
安徽“实现更好更快发展、创造更加美好前景其时已至、其势已成”!
从“美好安徽”到“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再到“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安徽发展的目标越来越清晰,安徽奔跑的步伐越来越矫健,安徽崛起的梦想触手可及!
逐梦前行,勇闯新路。安徽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的谆谆教导,加强改革创新,努力闯出新路,加快建设向总书记绝对看齐、让党中央绝对放心的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
“三日不见当刮目相看”。今天的安徽,生产总值跃上3万亿元台阶,综合实力实现历史性跨越;高新技术企业产值突破万亿元大关,创新发展取得引领性成果;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实质性提升。
7000万江淮儿女勇做新时代的奋力奔跑者,向党中央和总书记交上一份高质量发展的亮丽成绩单!
二
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是必须跨越的重要关口。
安徽如何闯关?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下好创新先手棋,是安徽的优势所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安徽作为科技大省,这些年抓科技创新动作快、力度大、成效明显,值得肯定。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我们要增强使命感,把创新作为最大政策,奋起直追、迎头赶上。
“大创新大发展,小创新小发展,不创新难发展。”省委书记李锦斌深有体会地说,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就能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领跑者”。
创新决胜未来。安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重点打造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滨湖科学城、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省“四个一”创新主平台,组建运行10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0个省级技术创新中心“一室一中心”分平台,着力构建由点到面、由中心到全域的创新网络格局。
“从0到1”的原始创新,是科技创新的“硬核”实力。
神奇的量子科技见证安徽的创新实力。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世界首条量子保密通信网络“京沪干线”、全球首台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光量子计算机、全球首次实现18个光量子比特纠缠、制备出12个超导比特的量子多体纠缠态……3年来,一项项重大科技成果横空出世,领跑世界。
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首次实现等离子体电子温度1亿度、业界实际运算性能最高的数字信号处理器“魂芯二号A”研制成功、世界唯一让机器达到真人说话水平的语音合成系统在科大讯飞实现……聚焦关键核心技术,一批前沿领域率先突破,安徽创新能力连续7年位居全国第一方阵,安徽越来越成为令人瞩目的原始创新策源地。
科技创新就像母鸡,“沿途下蛋”,才能集聚发展优势。
在合肥市高新区,有一条横贯东西的云飞路,是远近闻名的“量子大道”。这里聚集着一批量子领域骨干企业,都是量子科技“沿途下蛋”的产业成果。目前,合肥市高新区拥有主营量子技术企业5家,量子关联企业20余家,量子信息产业相关专利占全国总量的12.1%,排名仅次于北京,位居全国第二。
作为全国首家定位于语音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国家级产业基地,中国声谷人工智能开放服务及产业支撑平台开发团队总数超过92万,孵化团队超过3800家。2018年,中国声谷入园企业达到430家,实现产值650亿元。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安徽统筹实施重大新兴产业基地、产业工程、产业专项、构建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三重一创”,以“数字江淮”建设为引领,加快建设2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重点推进智能家电、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和人工智能五大产业发展。
科技创新“领先一步”,产业创新“领先一路”。世界最薄0.12毫米电子触控玻璃成功下线,第六代柔性显示器生产线开工建设,工业机器人产量突破1万台、埃夫特工业机器人产量居全国首位,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突破12万辆、占全国13%……一大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速成长。
2018年,安徽高新技术企业达471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3.9%、占比提高到40.4%;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6.1%、占比提高到29.5%。目前,全国每3台冰箱、每4台洗衣机、每5台空调就有一台是安徽造。
安徽创新馆尚未开馆就火了!作为全国首座以创新为主题的场馆,安徽创新馆是一座集“成果展示、要素集聚、研发转化”等功能于一体的场馆,未来将成为“永不落幕的科技大市场”。
站在安徽创新馆门口,八百平方公里巢湖就在眼前。一湖通江海,一馆联世界。安徽创新的浪潮奔涌,全世界都能听见澎湃的涛声。
创新“一子落”,发展“满盘活”。
安徽聚焦增强科技创新能力这条工作主线,突出“高、新、基”这个着力重点,以高科技攻关为方向,以新领域产业创新为落点,以基础设施和平台载体建设为支撑,加快形成科技创新全链条优势,正在实现由跟跑并跑向并跑领跑的跨越!
三
绿水青山,天赋予皖。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时称赞,安徽山水资源丰富,自然风光美好,叮嘱我们“要把好山好水保护好”。
新时代把好山好水保护好,不是不要发展,而是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走绿色发展之路。
念好“山水经”,打好“生态牌”。安徽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导向,统筹推进“三河一湖一园一区”生态文明创建,坚定不移“把好山好水保护好”,着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安徽样板。
“源头活水出新安,百转千回下钱塘。”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是全国首个跨省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安徽深入总结试点经验,把“新安江模式”复制到全省空气、森林、湿地等生态空间,同时向滁河、洪泽湖等跨省流域拓展,为建设绿色江淮美好家园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八百里皖江奔流不息。安徽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积极推进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建设,实施沿江1公里、5公里、15公里岸线分级管控措施,明确“禁新建、减存量、关污源、进园区、建新绿、纳统管、强机制”7项任务,开展“大保护、大治理、大修复、强化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落地落实”专项攻坚行动,确保长江安徽段水清岸绿产业优。
一山一坡、一园一林,专员专责、专心专管。安徽在实施河(湖)长制基础上,在全国率先探索并全面建立五级林长体系,明确“护绿、增绿、管绿、用绿、活绿”5项任务,积极争创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全省各级共设立林长5.2万名,2018年全省新增造林144.5万亩,超出计划任务20.4%;全省林业总产值达4044亿元,同比增长11.98%。
生态优先一寸不让,绿色发展半分不减。安徽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和7个标志性战役,生态环境质量出现标志性变化。2018年,全省PM2.5平均浓度49微克/立方米、下降12.5%,优良天数比例71%、提高4.3个百分点;国家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75.2%、提高3.5个百分点,城市黑臭水体消除比例82.7%;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节能减排年度目标任务全面完成。美丽淮河生态经济带、绿色发展美丽巢湖建设稳步推进。
让产业变“绿”,让“绿”变产业,是绿色发展的关键所在。安徽坚持将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引擎,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大力调结构、优布局、强产业,全链条打造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现代化经济体系。2018年,全省休闲农业年接待游客近2亿人次,综合营业收入787亿元;全省秸秆综合利用率为88.97%,其中产业化利用量占利用总量的36.14%;全省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累计1839万千瓦,约占全省发电总装机的25.9%。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江淮大地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发展“含绿量”与生态“含金量”同步提升,新时代的奋力奔跑者正在书写美丽中国的安徽篇章!
四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习近平总书记在凤阳县小岗村视察时指出,今天在这里重温改革,就是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改革开放不停步,续写新的篇章。
只要看准了,就大胆地闯,大胆地试,大胆地改。三年来,安徽争当击楫中流的改革先锋,大力弘扬小岗精神,以更大的力度推动新时代改革开放行稳致远。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经济工作的主线。安徽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持续加大“破、立、降”力度,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着力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个字上下功夫,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2018年,安徽共退出煤炭产能690万吨,压减生铁粗钢产能228万吨,“十三五”钢铁去产能任务提前完成,有序处置省属“僵尸企业”58户。出台降成本新“20条”,累计减轻实体经济负担1400亿元。新开工亿元以上重点项目2545个、建成1518个。从供给侧发力,有针对性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有力推动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始终是中国改革的关键命题。实践证明,只有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将该放的放掉、该管的管好、该服务的服务到位,才能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政府自我革命,安徽实招频出。“证照分离”改革、“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减证便民”专项行动、权责清单动态调整、常态化开展“四送一服”双千工程……一系列举措缩减了办事手续和时间,降低了制度性交易成本,让企业和群众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加快形成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中国社会科学院开展的2018中国政府透明度指数第三方评估中,安徽位居省级政府第一。
“为自己人办事就是办自己事”。安徽出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30条”政策,启动民营经济发展“十百千”行动,支持民营经济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2018年,全省新登记注册企业29.46万户、增长27.23%,新登记市场主体突破80万户,民营企业数量首次突破百万户、达112.8万户。今年一季度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19.3万户、同比增长35.2%;民间投资增长12.3%、高于全省4.2个百分点。
作为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安徽紧紧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目标,持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三变”改革等扎实推进,进一步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截至2018年底,全省5856个村完成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占全省总村(居)数的35.6%,量化资产174亿元。
农村稳则天下安,农业兴则基础牢,农民富则国家盛。2018年,安徽粮食总产801.5亿斤,实现“十五连丰”,位居全国第四。目前已建和在建美丽乡村中心村7056个,占规划布点总数70%左右。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乡村面貌的蝶变、农民生活的改善,安徽正以更大的决心奋力推动乡村振兴走在全国前列!
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完成72项试点任务,“事业单位编制周转池”“专利权质押融资”等改革创新举措,极大地激发了各类主体创新创业创造活力;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整合重组、混合所有制改革、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国有经济这一“顶梁柱”更加坚实稳固……安徽致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有效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铸就了一个个在全国叫得响、立得住的改革品牌。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安徽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有“左右逢源”的区位优势。如果以合肥为圆心,以500公里为半径,在地图上画一个圆,可以覆盖中国近5亿的人口和12万亿元的市场。
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是安徽开放发展的必由之路。
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标志着安徽进入国家战略的重点板块,标志着安徽跻身于配置全球资源的开放门户,标志着安徽迎来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崭新阶段。
安徽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方面军,把准自身定位,注重扬皖所长,正在打造长三角强劲活跃的科技创新策源地、长三角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长三角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大花园、长三角承东启西的内陆开放新高地。
“创新驱动,制造引领,拥抱世界新工业革命”。去年,安徽成功举办首届世界制造业大会,集中签约项目436个、投资总额4471亿元。这是安徽首个世界级展会,也是国内首个国际性专业性制造业展会。
“这是一场世界性的高标准盛会”,联合国前秘书长、博鳌亚洲论坛理事长潘基文评价说,安徽将在国际合作交流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将为中国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大开放带来大发展。2018年,安徽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600亿美元,高新技术和机电产品出口额分别增长34%、25%,对“一带一路”沿线贸易和投资分别增长9%和1倍以上;实际利用外资170亿美元、增长7%。国际友城关系深入发展,马鞍山综保区和合肥空港、安庆(皖西南)、皖东南保税物流中心封关运行,与德国、俄罗斯等国以及非洲的合作交流持续深入……全方位开放迈出新步伐,让安徽拓展了发展新空间,构筑了竞争新优势。
走过千山万水,仍需跋山涉水。踏上新征程,改革再出发、开放再深化,新时代的奋力奔跑者坚定不移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五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扎实增进人民群众获得感”,是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的深情牵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社会问题矛盾增多的情况下,尤其要履行好保基本、保底线、保民生的兜底责任。要从群众反映最强烈最突出最紧迫的问题着手,增强民生工作针对性、实效性、可持续性。
逐梦新时代,为人民幸福奔跑!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安徽把大别山革命老区、皖北地区、行蓄洪区等深度贫困区域作为主战场,聚焦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精准发力,尽锐出战,既重脱贫完成指标,更重思想全面对标;既重补物质短板,又重补精神短板;既重当前能脱贫,也重长远不返贫,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大力实施“四带一自”产业扶贫、“三有一网”点位扶贫、“三业一岗”就业扶贫等模式,持续推进“重精准、补短板、促攻坚”专项行动,创新实施“351”“180”健康脱贫政策,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三年来,安徽累计实现266.4万贫困人口脱贫,2936个贫困村出列,22个贫困县摘帽,贫困发生率降至0.93%,在国家脱贫攻坚考核中,连续两年保持“好”的等次。
让群众从改革发展中受益,就要紧紧抓住他们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年度民生工程”是安徽保障改善民生的金字招牌,2018年全省33项民生工程投入首次超过千亿元,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文化、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事业繁荣发展。统筹推进“三医联动”,把医疗服务水平提上来,把医药价格水分挤出来,把医保管理体制顺起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切实增进了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全省药价平均降幅达42%,接近60%的医保药品参考价为全国最低。
平安是福。持续深化平安安徽建设,坚决打好安全生产攻坚行动,深入推进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全面建设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入开展“深督导、重化解、促落实”专项行动,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聚焦“办案”“打伞”“断财”“治乱”,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果,有力促进全省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平稳、稳中向好。人民群众安全感实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六连升”,达到96.91%、再创新高。
普通人的命运,是社会进步的风向标。普通人的生活,折射了安徽的发展变化。2018年,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7%、9.7%,均高于全国0.9个百分点,农民收入首次扭转与全国平均水平拉大的趋势。今年一季度,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2%和9.9%,均居全国第2位。
与物质生活同步提升的,是安徽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安徽好人多”成为闪耀全国的精神标识,“中国好人榜”入选总数连续11年位居全国第一。全国文明城市总数居全国第3位。一批优秀文艺作品获“五个一工程”奖等重大奖项,五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文化产业增加值突破千亿元……文化主旋律更加响亮,正能量更 加强劲,文化强省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安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正凝聚起上下一心、实干兴皖的磅礴伟力!
六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
面对改革发展“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大考”,新时代的答卷人如何不负芳华时代和殷切期待?
只有强体魄于伟大的自我革命,才能开新局于伟大的社会革命。
新时代的奋力奔跑者,“打铁必须自身硬”。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学习贯彻党章的水平,决定着全面从严治党的水平。
不久前,省委专门下发《关于持续深入扎实学好用好党章的通知》,要求认真“学”、深入“查”、切实“改”、创新“立”,进一步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练好基本功、学好必修课。安徽始终把学习贯彻党章作为第一位的要求,时时、事事、处处以党章为总依据和总遵循,以“三严三实”的精神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为安徽勇闯新路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政治上的坚定来源于理论上的清醒。安徽省委率先以党内法规形式,出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若干规定》,坚持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自觉在思想上对标对表、态度上坚定坚决、工作上聚焦聚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走深走实走心,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坚持和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安徽省委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把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纳入巡视巡察范围,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
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从“讲看齐、见行动”学习讨论到“讲政治、重规矩、作表率”专题警示教育,再到“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专题警示教育,安徽省委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督促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结合巡视巡察、监督检查、审查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持续深化“三查三问”,严格执行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不力责任追究办法,有力推动“两个维护”落深落实落具体。2018年,全省纪检监察机关立案审查违反政治纪律案件431件、处分505人。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安徽省委认真贯彻好干部标准,明确“六选六不选”用人要求,实行干部基础信息档案、运行情况备案、调整配备预案“三案”精准管理,严把政治关、品行关、作风关、廉洁关,真正把那些政治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特别是在基层扎实历练、在“吃劲”岗位和艰苦地区经受磨炼、业绩突出的干部精心培养起来、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努力造就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安徽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我省《实施细则》,组织开展作风建设大排查,把正风反腐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今年2月,省委制定出台《关于坚持“三严三实”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的意见》,鲜明提出“十戒十做”的管总要求,组织开展“严规矩、强监督、转作风”集中整治专项行动,始终坚持以下看上找问题、以上带下抓整改,着力解决“多、推、虚、浮”问题,努力形成“上面千斤顶、下面一卡通”的工作格局。
纵深推进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综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探索构建领导干部同级监督制度框架,监督执纪由惩治极少数向管住大多数拓展;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扎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一线和群众身边“三个延伸”,开展扶贫领域突出问题、“村霸”和宗族恶势力专项整治等,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
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安徽各级统战部门紧扣加强党对统一战线工作集中统一领导这个根本,把握时代方位,锚定使命任务,大力促进政党、民族、宗教、阶层、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更好地为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凝聚共识、凝聚人心、凝聚智慧、凝聚力量。
严字当头,全面从严,一严到底。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工作生活上的“干净人”、谋事创业上的“勤快人”,沿着新时代的康庄大道奋力奔跑!
鲲鹏展翅九万里,鹰击长空正当时。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
“加强改革创新,努力闯出新路”,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切厚望,是伟大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是安徽逐梦前行的坚定目标。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以锐意进取、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敢闯敢干、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为全面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而努力奋斗,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安徽篇章!(记者 吴林红 汪国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