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按照国家统一规划、统一部署,围绕落实全国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国家战略,继续完善长三角地区合作协调机制,加强专题合作,拓展合作内容,加强区域规划衔接和前瞻性研究,努力促进长三角地区率先发展、一体化发展。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5月23日至24日在上海考察调研时的讲话
将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着力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更高起点的深化改革和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同“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相互配合,完善中国改革开放空间布局。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11月5日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长江东流,浩浩汤汤。面积占全国不到1/26,常住人口占全国约1/6,经济总量占全国约1/4,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点,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并在首届进博会开幕式上郑重宣布“将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长三角从区域协调发展迈入国家层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纪元。
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体现了国家意志,承载着国家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三角区域要成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强调上海要进一步发挥龙头带动作用,苏浙皖要各扬所长。扎实贯彻开拓高质量发展重要动力源的要求,一市三省作为推进一体化的责任主体,必须协力共担、携手共进,共同打造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系统。作为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方面军,面对新的历史使命,安徽必须准确把握党中央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战略定位要求,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立足全国发展格局和国家整体部署,发挥我省比较优势,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改革创新,进一步明确在长三角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生态链、需求链中的功能与角色,更好地服务国家发展大局。
开拓高质量发展重要动力源,安徽要积极打造长三角强劲活跃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我们要增强使命感,把创新作为最大政策,奋起直追、迎头赶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时指出。科技是强盛之基,创新是进步之魂。我省聚焦科技创新持续用力,区域创新能力连续7年位居全国第一方阵,量子通信、稳态强磁场、高温超导等领域实现重大原创性突破;一批举世瞩目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都刻上了“安徽烙印”;安徽创新馆开馆,努力形成高端创新资源的集聚地。安徽要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必须发挥长三角科技创新主力军作用,着力建设科技创新共同体。做强做优创新平台,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为引领,强化科技创新联手,扎实推进“四个一”创新主平台和“一室一中心”建设。共推重大科研行动,促进与上海张江开展基础研究、原始创新体系联动发展,推进合肥滨湖科学城与上海张江科学城“双城同创”。加速成果转移转化,联合设立长三角技术转移服务平台。
开拓高质量发展重要动力源,安徽要积极打造长三角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互惠合作是长三角共同的心声。从CA20型通用飞机样机首飞成功到江淮大众新能源汽车合作项目首款车顺利下线,从产业合作示范基地建设到规划科技创新和产业研发高地,安徽积极攀升全球价值链,智能家电、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新兴产业保持强劲发展势头。安徽要积极打造长三角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就要充分发挥产业合作在区域一体化发展中的牵动性作用,积极推动价值链分工协作,努力建设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兴产业集群。
开拓高质量发展重要动力源,安徽要积极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中心区域。2016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正式将合肥市和合肥都市圈纳入规划范围,合肥被确定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从百年前“徽杭古道”到现在的杭黄高铁,风驰电掣的速度彰显出区域协调发展的热度。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将和打造雄安新区、粤港澳大湾区一样,成为今后一个时期东部地区优先发展的具体战略布局。要以合肥滨湖科学城建设为引领,提升合肥长三角副中心城市能级,推进“一圈一带三区”与沪苏浙联动开发,强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深化交通出行、教育合作、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文化旅游等领域共建共享,携手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今年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的开局之年,是深入推进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关键一年。安徽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找准安徽定位,明确安徽任务,携手沪苏浙,共绘长三角未来发展的美好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