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产业合作 夯实一体化根基

   2019-05-23 安徽日报7版
41
核心提示:放眼全球,区域一体化发展无不以产业深度融合、产业链协同发展为根基。长三角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

放眼全球,区域一体化发展无不以产业深度融合、产业链协同发展为根基。长三角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根本上得益于产业体系完备、规模宏大、竞争力强。

我省是正在加速崛起的新兴工业大省,也是长三角区域具有较强科技实力和产业创新能力的现代产业基地。在国家战略引领下,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的协同发力,让产业一体化布局持续完善,产业协同创新成效更凸显,产业升级动力更加强劲,在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上不断迈出铿锵步伐。

推进协同创新  打造产业高地

5月15日上午,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人工智能产业联盟成立。总部位于该区同时又在合肥市建有产业基地的科大智能公司成为产业联盟的理事长单位。“人工智能是一个相对比较复杂的产业,涉及多元化的业务种类,需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协作,打造完整的解决方案,才能更好地实现产业化。”科大智能中央研究院长刘伟说。这一产业联盟首批共有119家单位,其中包括我省合肥、宣城、芜湖的多家企业。

创新是驱动产业升级的源动力,构筑协同创新网络正在驱动长三角区域整体提升产业链发展水平、打造高质量的产业发展高地。如今,在长三角区域,一批抢占国内外产业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加速布局。在集成电路产业上,从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等不断扩充晶圆制造产能到合肥长芯的存储芯片研发制造项目,长三角区域正在布局国内较为完备的产业链,形成产业链上下游联动发展格局,有利于我国在“卡脖子”的关键领域实现较强的自主供给能力。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上,长三角区域也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布局。4月底成立的G60科创走廊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由江淮汽车担任理事长单位,80多家上下游企业共同参与。蔚来汽车作为国内造车“新势力”代表,通过与江淮汽车的深度合作,连续向市场投放两款新产品,其异军突起正得益于长三角区域在电动汽车领域体系化的协同创新与研发制造能力。“从汽车产业本身看,长三角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非常完备,中国绝大部分的优秀零部件公司都在长三角。”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说。

产业创新的根本路径是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在关键共性技术、现代工程技术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张江、合肥两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布局了重大的大科学装置研发平台,这些重要的科研基础设施是产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源头。依托这种独特的创新优势,长三角区域正在加快推进协同创新网络建设,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化发展、开放共享,探索创新券区域内通用通兑机制。

长三角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网已整合区域内1195家法人单位超过2.67万台(套)大型科学仪器设施,为三省一市企业和科研单位提供共享服务,通过科技创新券跨区域互认互用机制,使得企业购买区域其它地区大型仪器的科研服务后,也能够获得当地给予的奖补支持。

搭建合作平台  优化产业布局

推进长三角产业合作示范区建设,是我省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引领下积极谋划构建的重大产业合作平台。示范区将在基础设施、高端产业、生态环保等领域与沪苏浙开展深度合作,努力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和科技成果转化承载区。

积极构建产业合作载体和平台,是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关键和务实之举。在国家战略引领下,长三角区域内正在努力搭建多类型、高水平的产业合作载体。一批跨省产业合作平台正在加快建设,苏州工业园跨区域推进合作,已经签订中新嘉善现代产业园协议,积极打造“智能传感谷”。上海张江科技园也与浙江平湖合作,建设平湖张江科技园星星众创空间。上海漕河泾开发区在浙江海宁建设分区,并加快推进泛半导体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宁波杭州湾新区联合复旦大学宁波研究院在上海设立了离岸创新中心,孵化100多项科研成果并且已经有40多个项目在宁波落地。

“G60科创走廊园区联盟共建正在积极推进中,由苏州工业园区牵头,把9个城市42家国家级开发区和一批省级开发区聚合起来。”G60科创走廊联席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陆峰说,这样可以打通园区之间的合作转移通道,通过探索利益共享机制,共同吸引产业投资项目,在园区之间进行合理布局,把一体化的产业合作平台做得更实。

“我省将积极推动价值链分工协作,努力建设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兴产业集群。”省发展改革委长三角办相关负责人说,通过推进长三角产业合作示范区建设,突出“高”“新”“绿”产业导向,开展“飞地经济”等模式创新,尽快建出成效、创出品牌。加快产业和技术创新联盟建设,在智能语音、平板显示、智能家电、集成电路等领域建设一批国家级产业和技术创新联盟,加快布局量子信息、靶向药物、类脑芯片、第三代半导体等新兴产业。

优化制度环境  释放产业活力

浙江传化集团总部的展厅内,一直展示着一幅当年萧山农民在钱塘江边围垦屯田的老照片。“主要是为了纪念和传扬一种被当地人称作‘敢喝头口水’的创新精神。”传化集团相关负责人颇有感触地说,如今,依托遍布全国60多座传化公路港而建立起传化智能物流体系,当初正是从这里起步。2003年时,当地相关部门尽管并不了解“公路港”的运营模式,但还是决定将工商、公安交警、邮政服务等服务窗口布点于公路港内,用实际行动支持企业的创新探索。如今,传化集团已经构建起集城市物流中心、支付平台、智能系统于一体的高效智能物流体系,仅在线支付平台,今年以来已经完成数千万笔交易。在我省的合肥、六安、淮北,传化集团均布局建设了公路港城市物流中心项目。

推进制度接轨,是加速要素流动,促进产业深度合作、一体化布局的活力之源。在相关企业负责人看来,随着国家战略的落地,长三角区域之间的市场开放程度也有了务实的提升,一些常见堵点和壁垒有望逐步消除,要求企业参与当地政府项目招标必须在当地设分支机构等阻碍统一大市场的规定在一些地方已开始有所松动,这对企业来说是实实在在的利好。

共认“一个章”,实现检测认证、市场准入、监管标准等全面对接互认,破除行政区划对产业要素市场化流动的阻隔,是长三角区域正在奋力推进一体化发展关键改革举措。市场准入方面,正在统筹建立统一、透明的市场准入政策,实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帮助市场主体降低制度性成本。市场检测方面,在标准、计量、检测认证等基础领域加强合作,推动标准和检测认证结果的互认。大通关建设方面,加快长三角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努力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大幅提升通关效率,为企业带来更多便利和实惠。通过更深层次推进“放管服”改革,整体优化长三角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调动企业在区域内一体化配置资源的活力,取得更多务实的产业合作成果。(记者 胡旭)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