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维信诺 引领柔性显示美好未来

   2019-07-17 安徽日报7版
44
核心提示:你见过折叠屏手机吗?它实现了手机和平板的二合一。这其中的关键,就是OLED显示技术。相较于传统液晶,OLED

你见过折叠屏手机吗?它实现了手机和平板的二合一。这其中的关键,就是OLED显示技术。相较于传统液晶,OLED屏幕对比度更高,视角更大,更节能省电,更轻薄,适合各种特殊环境。由于具有诸多优势,目前OLED广泛应用于手机、电视等多个领域,越来越多的人将它视作新一代显示技术,而AMOLED是OLED技术的一种。作为省重点项目,维信诺(合肥)第六代全柔AMOLED生产线是安徽这片“创新热土”引入的第一条生产线,建成后将有效填补合肥OLED面板生产行业空白。

“项目最终在合肥落地,希望能实现企业和区域发展双赢”

记者近日来到合肥市新蚌埠路与双凤路交口,占地950亩的首条AMOLED生产线——维信诺(合肥)第六代全柔AMOLED生产线项目基地就坐落于此。戴上白色安全帽,穿上灰绿色的工地防护服,记者跟随基建部相关人士走进项目施工现场。挖掘机、打桩机不停运转,发出隆隆的轰鸣声,工程车辆来回穿梭,施工工人紧张有序地作业,施工现场呈现出一派如火如荼的繁忙景象。“去年12月底开工,现已完成桩基施工,主厂房建设正全面展开。”基建部相关人士介绍说。

维信诺(合肥)第六代全柔AMOLED生产线项目,是维信诺在全国布局的第三条AMOLED生产线,也是其在全国总投资规模最大的一条生产线。

“项目投资预计440亿元,产线基板尺寸为1500mm×1850mm,设计产能为30K/月。建成后将有效填补我省OLED面板生产行业空白,对合肥完善新一代显示技术前瞻性布局,巩固新型显示行业领军地位具有重要意义。”省发展改革委重点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何选择到合肥投资这条规模最大的生产线?

“这个项目最终拍板决定在合肥落地,是经过了我们细致调研、深思熟虑、多方比较后做出的选择,希望维信诺(合肥)第六代全柔AMOLED生产线项目,能够实现企业和区域发展双赢。”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明对记者娓娓道来,合肥的项目从前期考察、选址到去年12月开工建设,得到了合肥市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该项目有着区位优势: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沪苏浙皖将进一步加深合作;合肥作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交通发达,地理位置优越。从人才吸引来看,合肥对周边沪苏浙高端外省人才及本省人才具有一定的吸引及回流作用。

2015年,我省推出首批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合肥市新站区新型显示产业集聚发展基地是其中之一。合肥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放眼全球显示产业及技术发展动向,着眼新技术、新产品前瞻布局,合肥市新型显示产业基地形成上游装备、材料、器件,中游面板、模组,下游终端应用的完整产业链条,实现了“从沙子到整机”的全产业链布局,成为国内面板产能最大、产业链最完整、技术水平一流的新型显示集聚发展区。

“项目规划和合肥未来的产业方向高度契合,在未来会形成非常好的互动、交流和合作,这将进一步带动项目和产业发展。”张明认为,该项目将为合肥新型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带动更多上下游企业集聚和基地横向升级,促进产业链协同创新,继而推动项目本身顺利发展。同时,也有望成为我国新型显示产业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新典范,在推动与中国制造整体升级相关的技术创新、产业协同发展、产品应用创新、终端市场消费升级等方面都有积极带动作用。

“经过多年自主创新,探索出了从基础研究到中试再到量产的创新发展模式”

在项目的临时办公区门口,记者看到一块蓝色的企业文化展示立牌,在“使命”一栏清晰地写着“以科技创新引领中国OLED产业”。

“创新是企业的生命,维信诺的竞争优势来源于长期的专注和持续不断的创新。”张明告诉记者。

OLED被认为是未来显示领域的主流技术。作为我国最早从事OLED的企业,维信诺成立于2001年,前身是1996年成立的清华大学OLED(有机发光显示器,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项目组,一直致力于做产业的引领者和创新者,并始终走在行业前沿。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一直饱受诟病。有关数据显示,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不足30%,与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60%至70%的转化率相比,差异明显。

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进入“车间”,实现创新技术的产业化,张明用“十年磨一剑,砺得梅花香”形象地比喻这些年来的风雨兼程。

“维信诺至今的发展可以分为3个阶段:从1996年到2001年是以学校为创新主体的基础研究阶段;从2001年到2012年形成了以企业为创新主体的产学研一体化;从2012年到现在进入以企业为创新主体、产学研深度融合,打造产业创新生态链的阶段,成为了‘中国产学研最佳创新实践’。”张明说,维信诺是为实现中国OLED技术实现从实验室向产业化的转化而成立,企业自身就是自主创新的产物,拥有诸多自主知识产权。

“维信诺(合肥)第六代全柔AMOLED生产线定位‘全柔高定’,将针对柔性AMOLED的技术发展趋势和潜在市场需求,在技术、产品、商业模式等方面进行持续创新,加入多项自主创新研发新技术,为高端客户的前沿产品打造特殊工艺路线,提供高端定制化服务。可实现柔性显示产品的更高性能,在手表、折叠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等各类柔性产品上进行了前瞻技术布局。”合肥维信诺技术负责人贾奇表示。

“毫不夸张地说,建设中的维信诺(合肥)第六代全柔AMOLED生产线,是一条面向未来和高端产品市场的生产线,也是在柔性显示布局的重要一步。”张明说,目前,维信诺(昆山)G5.5 AMOLED生产线是国内运营最好的5.5代线,已经实现稳定出货;维信诺(固安)第6代全柔AMOLED大规模生产线是中国内地第一条全柔六代线,产线具备国内目前唯一的柔性On-Cell技术,目前正平稳运行中。“随着合肥项目的按期推进,维信诺整体产能将不断提高,通过三条产线的合理规划,创新经验迭加,多地联动发展产业,为未来柔性产能的爆发做好充足的储备。”

“在柔性折叠、可穿戴、车载等领域展开创新合作,形成广泛应用布局”

维信诺(合肥)第六代全柔AMOLED生产线项目的临时展厅近日正式启用。“你看,这两张柱状图就清晰地反映了AMOLED的市场前景,近年来全球中小尺寸柔性AMOLED显示屏需求呈现明显增长趋势。”走进展厅,维信诺政府事务部有关人员讲解道。一幅从2019年到2023年的AMOLED市场前景图映入眼帘,图片显示,预计柔性AMOLED显示屏在2021年将超过刚性AMOLED出货量,并于2023年达到4.3亿片,占比达52%。

显示领域的主流技术经历了从阴极射线管(CRT)到液晶,再到OLED的变化。随着5G及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柔性屏的价值正在逐渐展现,推动用户需求不断升级的同时,加速终端变革。

“根据IHS的预测,2019年全球柔性OLED面板出货量将达到140万片,并将在2025年增长至5050万片,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81.77%。未来几年柔性AMOLED面板的市场需求将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并将迎来爆发期。”张明说,面对广阔的市场前景,以维信诺为代表的中国新型显示企业正充当先锋,不断创新开拓,助推产业升级,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近期在国内发布的努比亚α“腕机”,采用维信诺独供的4.01吋柔性AMOLED屏幕,是全球首款柔屏柔用的产品,采用无铰链设计。对此,努比亚品牌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倪飞评价说:“维信诺这块屏幕堪称工业设计上的一个奇迹。”

“从柔性显示来讲,维信诺在柔性AMOLED技术方面布局较早,柔性技术达到行业领先水平,成功创造多项世界第一。包括全球首款AMOLED全卷曲显示屏、全球首款任意弯折柔性屏全模组等柔性产品,屡次突破柔性显示折叠技术边界。”张明说,在保持技术上持续领先的同时,维信诺不断引领开拓柔性显示的应用,展现了很多“泛在屏”场景,在智能家居、智能娱乐等领域不断创新探索,目前已经在柔性折叠、可穿戴、车载等领域与小米、中兴、努比亚、合众汽车等客户展开创新合作,形成更加广泛的产品应用布局。

在合肥,维信诺不仅要延续“全柔”的特性,更要通过高端定制,去创造一个新的行业标准。

张明表示,面对着市场环境的飞速变化,维信诺积极应对市场变化,迅速布局第二条全柔产线,加大柔性AMOLED产品的研发以及量产规模,释放出更为明显的信号——柔性AMOLED是未来智能终端变革的重要发力方向。“未来,维信诺将稳步提升产能,加快产线建设速度,同时借助技术积淀和产线特点在各应用领域持续创新。”

·记者手记·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 郑莉

在CRT时代和液晶显示时代,中国企业是在“跟跑”。OLED时代到来,国内企业与国际同行站在了同一起跑线,拥有了以原始创新技术引领显示产业发展的机遇。实现“弯道超车”成为“领跑者”,离不开自主创新,更离不开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产业化过程中必须跨过去的门槛之一便是技术门槛,只有跨过门槛才能拥有竞争力。从PMOLED到AMOLED,从硬屏到柔性屏,维信诺都坚持从基础研发做起,有着深厚的技术沉淀。截至目前,维信诺拥有6188件OLED核心专利;从2002年就开始参与到OLED显示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中,目前共主导制定或修订了4项国际标准,其中包括第一项和第二项柔性显示国际标准,6项国家标准,3项行业标准,成为第一家制定柔性显示国际标准的中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为我国赢得了话语权。

要推动更多成果从“实验室”进入“车间”,关键在于创新产学研衔接机制,打通科研成果转化通道。拿全球首款腕机努比亚α为例,作为一款全新概念的产品,技术端需要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维信诺技术团队,从材料、工艺、结构和电路设计等多方面不断优化柔性显示方案,攻克了技术壁垒,最终实现创新成果的转化落地。不仅打造出全球首个“柔屏柔用”且无铰链设计的智能终端,更以其“刚柔并济”的屏幕特性助推柔性屏商用落地,满足日常使用需求。

由此可见,从技术创新到产品落地,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不仅离不开企业持续的技术积累和自主创新,还需要与终端厂商及配套厂商协同创新,拆除阻碍产业化的“篱笆墙”,共同开发有竞争力的产品,真正走通从供给侧到需求侧的成果转化之路。(记者 郑莉)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