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安徽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

   2019-07-24 中安在线
44
核心提示: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7月24日,安徽省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听取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长三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7月24日,安徽省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听取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情况的报告》。根据报告,近年以来,安徽积极融入长三角,推进基础设施、科技创新、产业合作、生态保护、民生保障以及城市合作等多领域合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加快落地

在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我省宁安城际、杭黄铁路、宿淮铁路相继建成运营,商合杭铁路北段年底前通车,南段预计2020年完工;溧马高速、徐明高速、泗许高速、宿扬高速等跨省高速全线贯通,黄山至千岛湖高速公路开工建设。

省际断头路建设推进顺利,参与长三角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协调工作机制和联席会议制度,年底前省界收费站撤除。

芜湖港与上港集团携手打造安徽至上海洋山港的重要喂给港, 马鞍山和浙江舟山港通航全国首艘江海直达船。

同时,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成功开通量子通信“京沪干线”,推动企业上云、区域大数据产业统计发布、三网融合大赛等工作。

谋划建设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

安徽强化创新驱动,助力科技创新一体发展。谋划建设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协同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举办安徽创新馆开馆暨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打造具有全国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大市场,合力举办第一届长三角一体化创新成果展。

加快产业合作载体建设

G60科创走廊机器人产业联盟、新能源和网联汽车产业联盟、新能源产业联盟分别在芜湖、合肥、宣城成立,推动建设一体化产业平台。

我省成立长三角开发区协同发展联盟,首批成员覆盖一市三省45家开发区、重点企业和开发区协会。、

多层次跨省(市)共建产业园区长足发展,《苏皖合作示范区发展规划》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复同意。

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切实改善

在环境保护方面,安徽积极参与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联合印发《长三角区域大气和水污染防治协作2019年工作重点》。皖浙两省签署协议,新安江流域跨省生态补偿第三轮试点正式实施,新安江成为全国水质最好的河流之一。

皖苏、皖浙相邻市县共签订跨界联防联控协议12份。联合制定《长三角地区跨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联动工作方案》和《长三角区域环境保护标准协调统一工作备忘录》,组建了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协作专家委员会。持续开展长江经济带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执法等专项行动。

加快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

马鞍山、滁州、六安列入长三角地区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试点,异地安置退休、异地长期居住等四类人员可享受门诊费直接结算服务。

共同签署《长三角地区市场体系一体化建设合作备忘录》,合肥、芜湖、宣城等G60城市率先实现30个事项“一网通办”,积极创建长三角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区域合作示范区,推进环境保护、食品药品、产品质量、旅游等重点领域联合奖惩机制建设。

签署长三角地区教育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战略协作框架协议,建立了“异地查档、便民服务”跨地区查询协调会议机制,合肥市民与长三角有关城市实现刷二维码无障碍异地乘坐地铁。

同时,加快与上海口岸开展大通关物流数据、信息交换和查询工作。合肥等9市加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黄山市加入杭州都市圈,芜湖、马鞍山、滁州、宣城等城市加入南京都市圈。

下一步,安徽将高质量推进“一圈五区”建设,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强化创新能力建设,合力打造科技创新共同体,加快安徽科技大市场等技术转移转化平台体系建设;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深入推进“三重一创”建设,打造若干世界级制造业集群,培育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记者 汪乔 实习生 周阳)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