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创新馆有什么不同呢?它是集知识产权评价、交易、金融服务、产业孵化等功能于一体的科技大市场,好比知识产权交易的‘天猫商城’。”
“滁州到南京城际铁路已经开工,竣工开通后,从滁州到南京市中心只要20分钟。”
“芜湖有个十里江湾,过去污染问题比较突出,如今两岸草木葱茏、风景优美,夜晚灯光灿烂,已成为人们来芜湖旅游的必到之地。”
8月14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厅里,一则则真实见闻,一句句生动讲述,诠释着江淮大地70年沧桑巨变的壮丽历程,阐释着新时代生机盎然的进步变迁,在中外记者面前呈现出一幅别样的安徽新画卷。
翔实生动、可信可感的“安徽故事”,激发了与会媒体记者对“安徽力量”的深深共鸣,凝聚起对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广阔前景的信心和共识。
“注意到安徽这几年发展快,但没想到安徽科技创新这么强”
创新“一子落”,发展“满盘活”。下好创新“先手棋”,让安徽备受关注,发布会提问环节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关于创新的。
“有的同志知道,安徽有一个‘科学岛’,岛上有一个我们俗称的‘人造小太阳’,去年首次实现了等离子体电子温度达到1亿摄氏度的稳定运行,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这个‘人造小太阳’一旦真正付诸使用,人类能源问题就能得到彻底解决。”
生动的回答,展示了安徽在原始创新上的独特优势。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用我们自己的话说是做好‘芯屏器合’工作。所谓‘芯’就是芯片产业,我们积极发展包括‘长鑫存储’等一批骨干企业在内的129户集成电路企业,未来的合肥将‘芯’光灿烂。所谓‘屏’就是平板显示产业,合肥集聚了6代线、8.5代线、10.5代线于一身的世界最大平板显示基地。所谓‘器’,指装备制造及工业机器人产业,六轴机器人产量居全国第一位。所谓‘合’,指人工智能和制造业融合,科大讯飞的智能语音技术让机器像人一样能听会说。”
“芯屏器合”,彰显了安徽在产业创新上的独特探索。
“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中的淮北市,与上海交大共建陶铝新材料研究院,陶瓷和铝能结合在一起,过去不可想象,这是一种特殊材料,很多产业特别是高新产业非常需要,现在已经广泛用于天宫一号、二号、量子卫星等关键部件。”
建设长三角创新共同体的生动实践,也回应了媒体对如何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中展现“安徽作为”的广泛关注。
“说实话,这几年我们注意到安徽发展很快,但是确实没想到,安徽的科技创新这么强,取得这么多突出的成就。”《中国经营报》记者索寒雪由衷感叹道。
“感受到了安徽人踏踏实实、勤奋实干的精神风貌”
小岗村是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农业农村改革是媒体关注安徽时始终离不开的一大焦点。
“我们大力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让农村沉睡的资源活起来,让集体资产人格化,让财政资金投入农业农村形成的经营性资产,通过股权量化到户,让农民长期分享集体资产收益。小岗村参与了这项改革,折股量化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3000多万元,小岗村也实现了从‘户户包地’到‘人人持股’的转变。”
“三变改革”为小岗村等安徽农村带来的新变化,让中外媒体记者看到农村广袤天地的美好前景。
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困难群众的“两不愁三保障”问题解决得怎么样?
“我们结合安徽实际,出台了‘351’和‘180’健康扶贫政策。‘351’就是按照医保补偿后,贫困人口在省内县级、市级、省级医疗机构就诊的,个人年度负担不超过3000元、5000元和10000元;‘180’就是贫困户中的慢性病患者1个年度内门诊医药费用,经‘351’兜底补偿后,剩余合规费用由补充医保再报销80%,另外20%自费,这项措施深受贫困群众拥护。”
“这些实实在在增强困难群众获得感的好政策,确实体现了为民解难的责任担当”,这是不少与会记者在听到上述回答后的感受。
“安徽对怎么把脱贫攻坚最后阶段的路走好,有着十分务实的安排。”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刘乐说,“我感受到了新时代安徽人踏踏实实、勤奋实干的精神风貌。”
“我很想举手提问,但没机会了”
安徽的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生机蓬勃——
“合肥新型显示产业基地已集聚企业80家,涵盖面板、基板、偏光片、驱动IC、显示光源、整机生产等全部生产环节,去年规上企业产值888亿元。智能语音产业基地‘中国声谷’,目前进驻企业571家,初步形成基础应用技术、底层硬件、数据计算、智能终端、行业应用等产业布局,去年实现产值650亿元。”
安徽的生态文明建设深入人心——
“我们推出‘生态美超市’,倡导新时代村规民约,村民拿20个塑料空瓶可换一包盐,一纸杯烟头可换一瓶酱油。通过垃圾兑换,换出了良好风尚,换出了循环经济,特别是换出了生态文明的意识。”
安徽的广大干部积极担当作为——
“亳州市利辛县朱集村第一书记刘双燕同志,连续7年担任3任扶贫队长,走一处就帮扶那里的贫困村直至脱贫,驻村期间经历了母亲和丈夫离世的家庭变故,但她强忍巨大悲痛,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我们选派了3万多名干部主动深入到33万多家企业,在资金、人才、科技、土地等方面,主动为企业解难纾困,企业满意率超过90%。”
一个奋发向上的新兴工业大省,一方充满生机活力的发展热土,激起了媒体记者更大的关注热情。
“我很想举手提问,但没有机会了。”香港经济导报记者邢宝华有些遗憾地说。但是,她送出一个建议和一份祝愿: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安徽的未来一定会更美好。(记者 胡旭)